我们高层次驻院研究员潘德荣教授在《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发表论文“Hermeneutik之名与实“。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Hermeneutik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一时之显学。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歧义丛生的领域,甚至关于这一学科的名称,都有诸种不同的理解。造成这一理解的困惑之原因,一方面是因Hermeneutik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意涵,殊难一言以蔽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西语转译成汉语时找不到相应的、可对译的术语。当代Hermeneutik的基本立场是:(1)守护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之“宽容与和谐”精神,追求相互理解中达成的共识。(2)不赞同任何以“正确理解”自居的“强制阐释”。在关于“德行诠释学”的思考中,本人将善意、积极、建设地理解他人的言语与观点作为诠释方法论的前提。(3)“视点”不同形成了理解的差异性,不同的理解均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理解都具有相同的价值。更具有说服力的理解就是更好的理解,它能够使我们达成更大范围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