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学术论文
首页 >> 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 正文
学术界 | 晏辉:祛魅·附魅·返魅:现代生产与技术之于人的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5-03-10     浏览量:

我们高层次驻院研究员晏辉教授在《学术界》2025年第2期发表论文“祛魅·附魅·返魅:现代生产与技术之于人的精神世界“。

摘要:祛魅与返魅是现代生活世界的一大症候,它们的原始发生源自现代生产逻辑的运行以及现代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应用。就祛魅的原始发生而言,乃是一个包含多重含义的社会活动。首先,乃指基于劳动异化而来的劳动之伦理本体意义的消解,将劳动者于劳动过程中体验到的人性价值从劳动过程中排出,劳动者只有首先成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才最后成为目的,只有成为物质价值才能体现人的价值;其次,全面的物化和世俗化使得一向被尊崇的意识形态逐渐失去了源于自身本质而来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最后,技术万能论的幻想、技术可以分解一切又可以合成一切的幻象,使得人的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被技术化,亦即数字化和数据化,进一步地,使得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生活被压缩或还原为物质生活,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被还原成生物性需要。这着实是一个悖论,人类孜孜以求的市场逻辑、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的是使社会完善、个体发展,逐渐走向文明形态。然而,资本的运行逻辑却借助权力的力量和技术的魔力,使得人的立体需要及其满足平面化、世俗化,数字计算、算法正义被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机会主义所算计,使得原本不能物化的、数字化的情感需要、信念需要被直接的物质需要所替代,或借助自媒体以不曾谋面的形式得以满足。附身性的满足方式逐渐替代了具身性的满足方式。然而,生活的意义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快速生产和物质需要的极大满足,相反,真正的朝向生命意义的生成,却常常源于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意义源于主体的原创性活动,价值来自客体有用性之创造,从价值到意义的原始发生奠基于人的原初的精神结构以及精神需要的充分实现。预先构造一个初始性的精神结构,继而以此为根据分析和论证现代性场域下的精神结构及其危机,构造一个返魅的可行之路,于此,如何附魅与返魅就成了重构意义世界的关键要素和环节。